师资队伍

数字营销系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教师主页 -> 数字营销系 -> 正文

郭本海

职称:教授

电子邮箱:guobenhai@163.com

办公电话:0571-86876318

毕业院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郭本海,男,安徽六安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管理学博士、控制科学博士后;中国计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江苏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医科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河海大学兼职MBA讲师;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灰色系统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软科学研究会理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担任国内外数十个知名学术期刊审稿人及多个国际期刊编委,浙江省、杭州市、扬州市、镇江市科技项目评审专家。

    主要从事技术创新管理、战略管理、产业组织与产业政策、区域经济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主持和参与国家重大课题、重点课题和省部级课题40余项,主持企业课题多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7部,多项成果获奖。

    长期从事企业培训和咨询工作,担任南京市、苏州市、扬州市、镇江市、盐城市、泰州市、武汉市、合肥市、马鞍山市、上海市、海南省有关企业培训主讲教师及管理顾问,主持多场企业高层次人才招聘。

    工作经历:

    1995.7-2013.4  安徽工业大学,教师,助教、讲师、副教授

    2013.4-2018.6  江苏大学,教师,副教授、教授、博导

    2018.6-        中国计量大学,教师,教授



  • 1. 何宇轩、郭本海*、向堃毓,群决策视角下考虑信息扰动的产业创新链优化GERT 网络模型[J/OL].工业工程与管理. https://link.cnki.net/urlid/31.1738.T.20241203.1616.011:1-21

    2. 郭本海、顾浩然*、龙卓茜、安文龙,政策驱动下中国光刻机技术多元耦合网络涌现机理[J],系统管理学报,2025年34卷第1期(2025年1月):152-169

    3. Yuxuan He,Benhai Guo, Kunyu Xiang.An industrial innovation chain optimisation model considering perturbation risk in the perspective of group decision making. DOI: 10.1145/3656766.3656860IC. BAR 2023: 2023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g Data,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Risk Management, Chengdu China, November 24-26,2023, 通讯作者

    4. Zhuoxi Long, Benhai Guo* & Jiana Chu,Dynamic equilibrium mechanism of the closedloop electric vehicle industry chain based on super-network model[J].Journal of the Operational Research Society, SCI检索)通讯作者(2023.11发表)(https://doi.org/10.1080/01605682.2023.2280040),

    5. 郭本海、王梓兴、王菲,数字经济驱动下中国省域高技术制造业的创新效率评价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23年35卷第4期(2023年8月):65-79

    6. 郭本海、王梓兴、王菲,FTA深度视角下中国对RCEP农产品出口贸易效率研究[J],世界农业, 2023年2期:9-23

    7. Fei Wang, Benhai Guo*, Zixing Wang and Yuxin Wu,The impact of digital economy on the export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J] Mathematical Biosciences and Engineering,20(4): 7253–7272, DOI: 10.3934/mbe.2023314,通讯作者(2023.2.13发表)(SCI检索)

    8. 郭本海、王鹏辉、崔文海、杨玉香,考虑关键核心技术发展的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政策效力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3年第40卷第3期,(2023年2月):41-51

    9. 顾浩然、郭本海* 、龙卓茜、乐为,专利合作视角下中国光刻机技术创新网络评估与优化[J],工业工程与管理,2023年第28卷第4期,(2023年8月):17-27

    10. 杨雅雯、郭本海*、王丹丹,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技术创新路径优化[J],科学学研究,2023年第41卷第2期:369-384

    11. 李晓辉、郭本海* 、雷雅嵘,基于产业价值流动的新能源汽车积分分配GERT网络模型[J],工业工程与管理,2022年第27卷第2期,(2022年4月):67-75

    12. 彭莹、郭本海*、曹晓晓,产业核心技术突破的多主体多级均衡问题研究[J],运筹与管理,2021年第30卷第5期,(2021年5月):232-239

    13. 郭本海、彭莹、薛会娟,知识互溢视角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功能演化GERT网络模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1年第38卷第2期,(2021年2月):66-75

    14. 郭本海、张笑腾*、张济建,双重溢出牵引下企业参与产业共性技术研发:模型与实证[J],科研管理,2020年第41卷第11期(2020年11月):75-89

    15. 郭本海、王涵*、李文鹣,双积分政策下新能源内外车企“畸形嫁接”防范机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0年30卷第11期:109-118.

    16. 郭本海、陆文茜*、王涵、乔元东、李文鹣,基于关键技术链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分解及政策效力测度[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9年29卷第8期:76-86.

    17. 郭本海*、储佳娜、赵荧梅,核心企业主导下乳制品全产业链质量管控GERT网络模型,中国管理科学,2019年27卷第1期:120-130.

    18. 郭本海*、王涵,多方博弈情景下我国自主品牌轿车价值重构问题研究,中国管理科学,2018年26卷第10期:140-151.

    19. 郭本海、李军强*、张笑腾,政策协同对政策效力的影响:基于227项中国光伏产业政策的实证研究,科学学研究,2018年36卷第5期:790-799.

    20. 储佳娜、郭本海*、赵荧梅,考虑价值粘性的闭环式光伏产业链系统稳定性预测GERT模型,工业工程与管理,2018年23卷第2期:122-129.

    21. 郭本海、吕东东、陈玮.多主体参与下我国光伏设备合作研制演化博弈模型[J],运筹与管理,2017年26卷第3期:100-107.

    22. 郭本海、陈玮、吕东东.基于GERT网络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瓶颈探测模型[J],系统管理学报,2017年26卷第4期:728-736.

    23. 郭本海、李军强、张笑腾.多主体参与下我国光伏产业低端技术锁定突破问题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7年19卷第4期:18-27.

    24. 赵荧梅、郭本海*、刘思峰.不完全信息下产品质量监管多方博弈模型[J],中国管理科学,2017年25卷第2期:111-120.

    25. 县域间土地供给竞合关系演化博弈模型[J],中国管理科学2015(12),第一作者

    26. 基于能效视角的主导产业选择多参量GERT网络模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1(5),第一作者

    27. 基于演化博弈的区域高耗能产业退出机制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2(4),第一作者

    28. 基于“政府-企业”间委托代理关系的节能激励机制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8),第一作者

    29. 提升品牌价值的产学研合作机制[J].软科学,2014(8),第一作者

    30. Research on the Differences of the Leading Industries’ Development and Energy Consumption Among China’s Provinces Based on Grey Clustering[J]. The Journal of Grey System.2013(3)(SCI检索),第一作者

    31. A study on Government Regulation Mechanism of Promoting Enterprises in China in Energy Conservation[J],Kybernets. 2012(7/8).(SCI检索),第一作者

    32. 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战略分析与战略对策[M].科学出版社2015年12月,第一作者

    33. 破解 “卡脖子”问题 ———多级均衡、政策协同与创新网络涌现[M].经济科学出版社2024年11月,第一作者

    34. 系统评价:方法、模型、应用[M].科学出版社2015年3月,第二作者

    35. 强国之路——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战略设计与突破口选择[M].科学出版社2017年9月,第三作者



  •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向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的多元耦合创新网络涌现及政策驱动研究”(72474203)(2025.01-2028.12),41万元,主持,在研;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发展的超网络均衡与政策优化研究”(72074200)(2021.01-2024.12),50万元,主持。

    3. 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基于超冲突均衡的技术密集型产业递阶式技术突破及其驱动机制研究” (71673119)(2017.1-2020.12),48万元,主持,已结题,绩效评估为“优”;

    4. 浙江省软科学重点项目:“浙江环杭州湾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功能定位及布局思路研究”(2019C25035)(2019.1-2020.12),7万元,主持,已结题;

    5. 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区域主导产业发展的高能效实现机制问题研究”(71173106)(2012.1-2015.12),42万元,主持,已结题;

    6.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标准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联互通的战略与实施路径研究”(18ZDA070)(2018.11-2021.12),80万元,参与,总课题主要成员,在研;

    7. 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技术-制度”双重解锁视角下高碳产业低碳转型动力机制及引导策略研究(71673117)(2017.1-2020.12),49万元,第一参与人,已结题;

    8. 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考虑碳排放转移影响的区域协同减排机理及效率提升研究”(71473107)(2015.1-2018.12),62万元,第二参与人,已结题;

    9.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我国民航干线大飞机质量管控研究” (12AZD102)(2012.9-2018.3),26万元,第三完成人,已结题;

    10.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加快推进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战略设计与突破口选择研究”(10zd&014)(2010.10-2014.12),70万元,研究团队召集人,子课题负责人,第三完成人,已结题;

    11.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十二五’时期江苏节能潜力测算及节能任务分解问题研究” (10EYB009)(2010.10-2013.12),2万元,主持,已结题;

    12.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加快推进江苏创新发展的战略设计与突破口选择” (2011ZDIXM057)(2010.9-2014.12),8万元,主持,已结题;

    13. 广义虚拟经济研究专项:“基于品牌价值体验的企业自主创新问题研究” (GX2011-1027)(2011.8-2015.12),5万元,主持,已结题;

    14. 南京市建邺区合作项目:新城科技园科技创新体系构建问题研究(2009),15万元,项目负责人,已完成;

    15. 金城集团合作项目:金城集团海外分支机构管控模式与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2009-2011),20万元,项目负责人,已完成;

    16. 江苏省软科学项目:“江苏省高技术新兴产业的植入机制和培育模式研究”(2009-2010),2万元,第二完成人,已结题;

    17.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点研究项目:“江苏节能减排目标实现的激励约束机制研究”(2009-2010),4万元,第二完成人,已结题;

    18. 国家发改委“十二五”前期重大研究项目:“‘十二五’我国节能目标设计及其指标分解问题研究”(2008-2009),8万元,负责课题总体设计、第二完成人,已结题;

    19. 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区域新兴产业培育与成长的关键问题与对策研究”(2008-2010),10万元,主要完成人,已结题;

    20. 国家发改委、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重点招标项目、世界银行招标项目:“‘十一五’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及相关政策措施中期评估”(2008-2009),5万美元,负责课题总体设计、第三完成人,已结题。

    21.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战略研究”(08AJY024)(2008.9-2012.12),26万元,第三完成人,已结题;

    22. 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科技生产力形成与流动成本、效益及其稳定博弈策略研究” (70473037)(2005.1-2008.12),14万元,主要完成人,已结题。




  • 论著获奖:

    1.《强国之路-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战略设计与突破口选择》,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2020.2,排名3/4;

     2.《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战略分析与战略对策》,镇江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优秀奖(2016.12)、江苏高校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2016.8),排名1/3;

    3.《系统评价:方法、模型、应用》,江苏省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8.10,排名2/4;
    4.《区域可持续发展与区域形象设计》,江苏高校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2006.8,排名2/2;


    指导学生获奖:

    1. 2020年11月,徐桓韬等,第六届浙江省大学生经济管理案例竞赛三等奖

    2. 2019年6月,研究生李军强,硕士论文《技术-政策视角下我国光伏产业低端锁定破解策略研究》,2019年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奖

    3. 2018年8月,王涵等,《双收益视角下“外卖垃圾”绿色回收产业链构建》获2018年第十一届节能减排大赛全国二等奖

    4. 2017年9月,赵荧梅等,《农村大面积推行家庭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可行性分析——来自镇江的多维实证调查》获2017年第十届节能减排大赛全国三等奖

    5. 2016年9月,李闪闪等,《基于多方演化博弈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链构建问题研究》获2016年第九届节能减排大赛全国三等奖

    6. 2016年4月,李军强,本科毕业论文《基于演化博弈的我国光伏产业递阶式技术突破协同机制研究》获江苏省优秀毕业论文二等奖

    7. 2015年4月,邢惠淳等,获节能减排大赛(校内选拔赛)江苏大学一等奖

    8. 2014年4月,李军强等,获节能减排大赛(校内选拔赛)江苏大学特等奖

    9. 2011年8月,吴信坤等,《安徽省“十二五”节能潜力测算及指标分解问题研究》获“挑战杯”安徽省特等奖、全国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