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Yu X, Li S, Shan J, et al. Can standard cooperation enhance enterprises’ standardization capability: The moderating role of technological capability[J]. 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24, 73-101828.
[2]余晓,傅洁璐,吴伟. 标准合作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空间关联:长三角的实证[J].研究与发展管理,2023,35(02):44-55.
[3]Yu X, Dai Y, Xu Q*, et al. Knowledge Collaboration and Benefits of Standard Implementation of Enterprise in Technology Standard Alliance[J]. Journal of the Knowledge Economy, 2023, 15(2):8534-8562.
[4]余晓,顾玲巧,单嘉祺.整体政府视角下标准化治理府际合作的生成机理研究[J].公共管理和政策评论,2022,11(05):131-141.
[5]余晓,单嘉祺,叶琦琳.电子商务标准合作行为——基于456项国家标准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 2022, 43(05):597-604.
[6]余晓,祝鑫梅,宋明顺. 标准与科技的“乘数效应”是否体现?——政策协同的视角[J].中国软科学,2021, (05):1-11.
[7]卢宏宇,余晓*. 知识转化如何影响企业标准化能力——技术能力的中介效应[J].中国管理科学, 2021, 29(12):215-226.
[8]余晓,卢宏宇,宋明顺,等.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工程教育“走出去”的场景与路径研究:教育标准的视角[J].高教探索, 2021,(04):18-23.
[9]祝鑫梅,余晓*,卢宏宇. 中国标准化政策演进研究:基于文本量化分析[J].科研管理,2019, 40(07):12-21.
[10]顾玲巧,余晓*. 以标准化实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整体性治理研究:理论阐释和实施路径[J].标准科学, 2021, (11):6-9.
[11]余晓,卢宏宇, 叶琦琳. 标准开发过程中的知识显隐性转化研究[J].管理现代化, 2020, 40(06):36-41.
[12]余晓,郑素丽,吴伟. 地方高校合作专利发展特征及其与优势学科的契合度研究——基于产学研协同的视角[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6, (01):76-81.
[13]余晓,孔寒冰. 能力导向的工程实践模式比较与评价[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03):2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