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杭州市钱塘区青少年宫与上城区九堡街道江涛社区来经管学院开展调研交流,围绕校地协同育人机制建设、志愿服务品牌化发展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共谋合作发展新路径。
校社协同:构建公益生态共同体
3月27日,江涛社区居委会副主任陈敏携多家公益组织代表到访经管学院并向学院赠送锦旗,学院党委副书记陈骅、团委书记余恒森、团委志愿服务工作负责老师雷紫娟等热情接待陈敏一行。

陈骅对陈敏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学院师资力量、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工作情况。他指出,经管学院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多年来一直立足于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切实践行"精思国计、细量民生"的校训精神,也相继取得国家级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省级优秀志愿服务集体、省级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以及校园文化品牌等突出成绩。在阐述校地志愿服务工作合作时指出,今后和社区的合作中应重点从三方面推动志愿服务与社会需求精准对接,一是创新主题活动载体,与学生专业学习相结合,围绕质量、标准化、金融管理等元素形成经管专业特色品牌活动和项目;二是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在社区志愿服务中融入党建共建、劳动教育等元素;三是构建社会实践成果转化机制,探索将志愿服务成果转化为科研竞赛项目,实现服务社会与培育人才的双向赋能。
为感谢经管学院志愿者同学们近年来的坚持付出和对社区建设的贡献,陈敏代表江涛社区向经管学院志愿服务实践中心赠予"书山有路志愿有爱,学海无涯公益无价"锦旗。她表示,经管学院志愿者们素质高、能力强,在江涛社区开展的多次志愿服务活动得到了社区居民的普遍认可,有着非常好的口碑。江涛社区希望与学院在志愿服务工作上继续开展合作,尽力搭建学生志愿服务实践的平台,促进学校实践育人工作深入开展,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杭州市绿色志愿服务总队副队长孙毅介绍了"绿色校园行动"等低碳项目,就志愿服务工作开展提出青少年素质教育、环保公益等合作方向。钱塘区新联会理事季伟俊分享了"高校+社区+社会组织"三方协同模式的成功案例,为后续合作提供了创新思路。此次交流活动标志着校社合作进入新阶段,为校社协同赋能青年成长、构建公益生态圈奠定了坚实基础。与会各方就公益项目孵化、实践基地共建等达成多项合作意向,一致表示将加快推动合作事项落地,共绘高质量社会公益新图景。
校宫联动:以志愿精神涵养青春力量
3月5日雷锋日当天,钱塘区青少年宫副主任冯晓佳率队来访经管学院并送来感谢信,学工主管余恒森、辅导员陈建飞等热情接待冯晓佳一行。

在座谈会上,余恒森系统介绍了学院情况和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开展情况,并就未来与青少年宫的合作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冯晓佳代表少年宫向经管学院志愿者们的优质服务表示感谢,指出在钱塘区青少年宫系列活动中,经管学院学生志愿者始终展现着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成为推动活动高质量开展的重要力量。"同学们以饱满热情和专业素养为志愿服务注入持久动能",她期待未来与经管学院深化多维联动,通过打造"红色纽带"共建平台,在志愿服务专业化、品牌化建设中持续发力,携手绘就协同育人新图景。

经探讨交流,双方就志愿服务工作党建融合、品牌建设等达成一致意见,未来计划通过组织联建、活动联办等方式打造特色志愿服务项目,将思政教育深度融入志愿服务实践,共同构筑青少年成长支持体系,推动志愿服务从"活动化"向"系统化"“品牌化”升级。
多元共育:谱写新时代志愿故事
经管学院与钱塘区青少年宫、江涛社区深化校地协同育人机制,通过"宫-校-社"三维联动,构建起覆盖社区服务、青少年教育、特殊群体关怀的志愿服务矩阵。目前,学院建有兴安社区、高教社区、江涛社区等8个社区基地,贵州陇戛逸夫希望小学暑期实践基地,以及中国茶叶博物馆、浙江科技馆等文化场馆等功能型场馆基地。近五年,依托志愿服务实践中心打造助老扶幼、乡村振兴、场馆讲解、支教支农、绿化环保等10支固定特色志愿服务队伍,年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220余场,累计服务超2.5万小时。未来学院将聚焦资源整合与品牌升级,通过建立志愿服务资源库、专业化培训及党建特色项目培育,推动社会责任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以青春实践赋学生成长成才,助力区域社会高质量和谐发展。
